广州时尚地标-广州潮流地标
2024-06-25 本站作者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编者注
文化面向“海”,熠熠生辉。
海珠,发源于海上丝绸之路,文化生生不息;创意兴旺,产业生生不息。在这片土地上,文化产业快速成长,孕育出无数新生“芽苗”:各类文化企业超过1万家,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超过400家。
站在新起点,海珠区肩负起增强文化自信、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,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,担当起海珠的责任担当,在文化强国、文化强省、文化强市建设中展现海珠的担当。
由海珠区委宣传部、海珠区新闻中心、南方日报联合推出的《文创海珠》专栏第十一期,将带大家了解海珠区文化公园——海珠同创汇如何破旧立新,实现华丽蜕变。
十年前,广州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,高楼大厦拔地而起,城市“动脉”不断延伸。
从北京路一带的古中轴线,到以广州塔为标志的新中轴线,沿途新美建筑竞相绽放。再往南,紧邻海珠湖的海珠区新滘中路88号,为海珠区南洲街道东风经济联社村集体所有。
“我们就是要让‘金子发光’。”同创集团副总经理黄尚斌说。2017年,同创集团瞄准城市化进程中被忽视的老建筑,从广州开始“改造”海珠区这一区域,并将其命名为海珠同创汇项目。
五年时间,海珠同创汇建成科技驱动的时尚产业示范园区,成为广州时尚产业新聚集地、新名片。
2021年被评为中国城市更新与既有建筑改造优秀案例,连续三年荣获全市最具投资价值文化公园、最具成长性文化公园……这是一次令人惊叹的“翻身”。
不到十年的时间,海珠同创会异军突起的背后,是怎样坚定的改革决心,怎样细致的“绣花技艺”,怎样的文化支撑,才能实现由旧到新的如此华丽蜕变?
改造前,海珠同创汇周边区域主要以布艺辅料、仓储物流等传统行业为主,存在火灾隐患。
“每平方米大概要花费两三百元,仅消防一项就是一笔巨大的投入。”对于工业园区来说,安全是底线,必须“大刀阔斧”地淘汰落后的消防设施,才能保证后续的安全施工。
为此,园区采用更高标准、更昂贵的高层消防规范进行改造,打造三横三纵消防疏散通道,重新铺设消防喷淋管道,配备齐全的灭火器、防毒面具等消防设备,对原有消防设备进行全面整改,彻底消除消防安全隐患。
2019年,海珠同创汇消防建设成为广州市提质增效试点项目之一,成为火灾隐患整治示范点,是园区“转型”迈出的关键一步。
事实上,不仅在安全措施上进行了充足的投入,5年来,公园从一期到七期进行了大力改造建设,由最初的2万平方米扩建到目前的14万平方米,为的是“破除”、腾出“老城”空间。
海珠同创会之所以能攻克拆迁、安装设施、开挖通道等“硬任务”,秘诀就在于“破而后建”的决心。不过,对于城市老旧建筑来说,活化升级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耐心去“绣花”。
“变废为宝”是园区的特色,针对区域内老旧厂房,将公共空间及建筑内部进行局部拆除、疏通,将园区内老旧厂房改造成别墅式独栋办公空间、花园式艺术街区、随处可见的有氧运动平台等。
设计上,将原本大面积的温室屋顶分解为灵活的空中连廊,在建筑间引入更多有遮盖的灰空间。小乔木、垂直绿化、灌木等随处可见,提供更多通风凉爽的空间,大大提升室外平台及屋顶空间的舒适度,也让租户获得更多价值。
同时,改造过程中将保留绿地、果园等,升级为公园的中心公园,结合现有路网重新规划交通流线,在不改变路网的情况下实现交通优化。
“从城市更新角度看,海珠同创汇是‘针线活’解决大问题的典型。”园区在保留原有道路结构、建筑轮廓、农田、果林、河道绿地的同时,运用新的设计元素,为办公环境提供更加完善、便捷的服务设施。
园区未来的定位和发展规划,与环境、设施等“硬件”的改造同步进行。改造前,该区域旁边是一家汽车修理厂,但黄尚斌表示,这一区域将成为广州的时尚地标。
黄尚斌提出的“时尚挑战”并非“空穴来风”。
布料交易批发,世界看中国,中国看广州,广州看海珠区中大纺织商务区。从地理位置上看,距离中大纺织商务区5公里的海珠同创汇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产业优势。
然而,与园区的生态环境、交通枢纽等其他优势一样,其地缘产业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,长期以来,这一区域仅仅是布料贸易中废布的堆放地。
于是,一心想让“金子发光”的黄尚斌和他的团队决定充分利用这个全国性的布料交易集散地,让园区企业直接从产业链的最低端走向最高端,并初步把园区定位为“大时尚”。
“我们对传统布艺加工业进行改造升级,以服装产业为核心,引入上游原创设计和下游服装展示销售,并提供公共配套产业空间。”摒弃原有的低端加工产业业态,园区开始对入驻企业进行筛选和管控,确保企业稳定健康发展,真正形成时尚、创意、品牌的聚集地。
除了“等客户”,黄尚斌和他的团队还主动“拓客户”。优质企业的入驻,对提升园区竞争力和吸引力意义重大。黄尚斌深知,优质企业是需要“请”来的,于是,园区联合海珠区政府,共同发掘、考察优质企业。
2018年以来,海珠同创汇通过转型升级、精准定位、积极招商三管齐下,赢得了时尚界的认可,陆续引进了班小雪、星熊、大火鸟等一大批时尚文化相关企业,园区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,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。
此后一切都顺理成章,园区逐渐从产业集群转型为泛时尚生态系统。
园区以“大时尚”产业为核心,逐步加入网红直播、电商科技、美妆产品等时尚文化传播相关企业,形成泛时尚产业链蓬勃发展的产业集群。同时,园区以科技赋能,持续引进科技型企业,为项目产业综合发展增添科技力量。
如今的海珠同创汇已不再是昔日的模样,而是成为了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,吸引了国内原创设计品牌伊色、润兮、VFU等40余家服装创意设计企业入驻,聚集了500余名设计师,与中国设计师最高荣誉“金顶奖”获得者、中国十大著名服装设计师刘洋紧密结合。
在工业园区建博物馆、图书馆?这可不多见,海珠同创汇就是这样一个“神奇”的存在。
走进公园中心广场,一座独具特色的纺织博物馆格外引人注目,馆内陈列着几台上世纪80年代服装行业的大型老机器,保留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,也见证了纺织行业发展的迭代更新。
再往前走,就是龙舟博物馆。海珠同创汇所在的上冲村是南粤著名的龙舟之乡,现存最古老的“镇村船”已有二三百年历史。为传承龙舟文化,龙舟博物馆收藏了最具代表性的龙头龙尾,并陈列了上冲村龙舟队在比赛中获得的多项荣誉奖杯。
绕着这个绿色半岛走一圈,在同创汇FDC分馆门前驻足,这是全市首家实体面料与服装书籍相结合的图书馆,不仅提供基本的借还书服务,更是全球最大的面料交易及数据服务平台。
时尚与设计是文化的个性化表达,海珠同创会以“时尚+科技”为定位,发展时尚设计产业,不仅要有“文化味”,更要有“文化味”。
为此,园区在融入时尚元素的同时不断进行改造升级,“文化”成为海珠同创汇的“底色”。
“我们开展了原创文化节、诗歌市集、潮流创客嘉年华等各类文创活动,很多企业因此相识、达成合作。”2018年至2021年,被誉为法国“最优秀时装学院”、“时尚界哈佛”的Esmod时装设计学院,选择海珠同创汇作为优秀毕业设计时装秀举办地,并多次参加园区原创文化节活动。在深入参与活动中,Esmod与园区内企业星熊结下了友谊,并相继达成深度交流合作。
园区未来的目标是成为集文化、商业、旅游为一体的时尚综合体,今年最让黄尚斌兴奋的,是即将与海珠湖实现共建。
海珠湖给公园带来了游客,公园也给海珠湖带来了人气。
“我们想建一座‘网名桥’,让桥这边的公园员工和游客,共享海珠湖的景观资源,同时也给当地带来旅游收入。”未来公园的发展趋势是与海珠湖共存、相得益彰。接下来,海珠同创汇将在原有的基础上,引入更多文商旅融合发展的配套设施,激发区域无限活力。

猜你喜欢

时尚星秀-时尚明星秀


时尚巴黎走秀图片-巴黎走秀品牌


时尚卧室壁纸-卧室壁纸装修效果图片轻奢


置信时尚小微园-时尚家园房价


2024时尚微信群-2021时尚洋气微信群名


时尚 印度电影-印度电影时尚原声音乐


中赫时尚班主任-班主任女装


白色时尚音乐节-白色时装秀


e时尚便携式多媒体音箱-便携多媒体音箱


时尚 印度电影-时尚印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