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旅游攻略

门头沟斋堂旅游攻略-门头沟斋堂景点

2024-08-31 本站作者 【 字体:

房山、门头沟是北京西部两大区,两区山体较多,房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两区交界处,著名的灵山、百花山、妙峰山等均分布于此。斋堂镇是北京西部的中心,位于灵山、百花山、妙峰山构成的三角地带的中间,永定河、清水河贯穿全境。

斋堂镇依山而居,控江而治,是北京通往西部的交通要道,古代为兵家必争之地,又有“京西重镇”之称。元代在此建有天门关要塞,明代在此修筑了沿河城、斋堂两座戍城和内长城。为了不浪费初秋的好天气,2014年9月13日,我和朋友一起徒步来到山区小镇——门头沟斋堂镇。

交通提示:如果从天安门广场开车过去,大概需要两个小时,上六环,走G109国道,就到了斋堂镇文化广场。如果坐公交车就麻烦很多,需要在地铁一号线苹果园站下车,坐892路公交车,三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斋堂镇政府。

住宿tips:斋堂镇附近的徒步路线长达30公里,大约六七个小时就能走完,一天时间足够,也无需过夜。如果实在想多玩几天,也可以选择住宿在爨底下村的民居里。

美食攻略:小镇里有一些小餐馆,提供家常菜,我选择了其中一家,味道还不错,可能是因为食材天然,烹饪方式自然吧。

旅游指南:以斋堂文化广场为中心,以G109国道为中轴线,向南向北分布有多条徒步线路,具体可参考北京国际山地徒步赛设计路线:。

从5公里亲子健行到100公里极限赛,适合不同人群,想快走的可以自由选择,量力而行,其中20-30公里的路线相对适中,这次我们选择了斋堂水库路线。

---------------华丽的分割线--------------

清晨七点左右,我出城向西行驶,下了六环,上了G109国道,路上基本没有岔路,只是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,一路上有很多骑行的人,在蜿蜒的山路上努力前行。

九点左右到达斋堂镇文化广场,发现这里是个热闹的早市,有人在卖蔬菜、水果和各种生活用品,远远望去,一座白色的水坝矗立在山间,这就是斋堂水库。

我们穿过G109国道向南,开始顺时针方向徒步。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沿路行走。经过种植园后,突然看到一个小水塘,水不大,水也不太清澈,叫“下河水库”。水库边有一棵矮小而粗壮的老树,枝叶繁茂。

峡河水库古树

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ishanhai

树下开着一簇簇带黄边的红色小花,一簇簇生长,看上去十分赏心悦目。沿着花间小路行走,路边的每一盏路灯都装了太阳能电池板,似乎这里的村庄已经开始使用新能源了。

黄色花海

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ishanhai

抬头望向旁边的山,只见家家户户都依山势而建,村里的大喇叭广播着寻人启事,一片热闹的气氛。顺着山路进村,果然找到了抗日运动纪念馆,还看到了一面很有意思的浮雕墙,上面挂着1958年国务院授予马栏村的荣誉证书。

浮雕墙

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ishanhai

走出村子,看着旅游车上的游客们顺着公路调头回去,我们从路的尽头出发,踏上尘土飞扬、崎岖不平的山路。走了没多久,偶尔回头一看,突然发现远处山上有字。仔细观察,原来是“马兰”两个字,中间还有一颗大大的红色五角星。这一幕,看上去就像是一顶草绿色的军帽扣在山间,却又不觉得突兀。

山体大字“马兰”

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ishanhai

随着我们越走越远,渐渐发现脚下的路面和身旁的山壁上都夹杂着黑色的火药和石块。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:这里有煤矿!我问了同团的朋友,他们证实了这一点。门头沟过去确实产煤,但自从2005年区发展战略由“资源开发”转向“生态保育”后,这里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。据说这里的煤来自侏罗纪时代,煤质特别好。我在路上看到过零星的大块煤块,煤面确实很光滑,煤质很脆。

但一路上,我们仍能看到被开采过的碎裂山体,缝隙中夹杂着黑色的煤和黄土。当我们到达一处被围墙和铁丝网包围的区域时,我们突然不知道该往哪儿走。这是我们这次旅行中唯一一次走错路。路牌指示我们往北走,但我们没有看到路。犹豫了一会儿,我们继续向西走。

过了一会儿,一群黄牛神奇地从我们面前的山坡上拐下来,个个膘肥体壮,毛发油亮。鉴于对面牛群数量众多,我们绕到另一条路上避开它们。不料,头牛突然和牛群一起停了下来,睁着大大的眼睛盯着我们,不进也不退,大概是在评估我们的威胁程度。短暂的僵持之后,我们决定向前走,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。然而当我们靠近后面的孤牛时,它们却慌了,迅速避开了我们,面朝土山的墙壁。我们不禁笑了起来:看来一个物种的强大,就在于长时间建立起来的威慑力,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,还能阻止其他物种正面对抗。

走了许久,我们见路边已经没有路标,山路也不往北,便赶紧决定,不宜冒险往回走。等我们回到岔路口时,已经走了五公里多……就在我们准备折返时,幸好遇见一位骑山地车的当地人,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道路。

沿着公路往前走,一个静谧的小山村出现在眼前,看地图,这个村子的名字应该是“大三里村”。

大三里村

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ishanhai

村口的建筑很有气派,屋顶是六角形的飞檐,上面还有守护兽呢!第三层是六角形的小阁楼,边角圆润,到处都是窗户,第二层甚至还有锯齿状的矮墙守护,感觉很独特。

特色阁楼

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ishanhai

走进村子,不时能听到狗叫声和鸡叫声,但路边的葵花籽却不见人采摘。葵花籽太重,茎都压弯了。路上不见人走,门前不见人坐,家家户户都紧锁着。村民们是去城里买东西了吗?还是在城里开村民大会?

向日葵田

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ishanhai

带着疑惑,出村不久,我来到栈道上,眼前出现一片平静的湖面,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斋堂水库。

水库峡湾

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ishanhai

美丽的峡湾大概是很多电影摄制组的拍摄地,岸边也有很多悠闲的渔民。

近水远山

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ishanhai

我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,但远处,一座白色的水坝横跨在宁静的湖面上。然后我一边向前走,一边看着水坝,惊叹于这突如其来的美丽。我很累,几乎无法表达我的赞叹,但我仍然很高兴。

斋堂坝

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ishanhai

水库“巨龟”

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ishanhai

在徒步途中,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:湖水浸湿并退去的地方,不仅岩石上,就连水中的植物上,都留下了类似白垩的痕迹。不知道有谁能解释一下。

白色的岩石和植物

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ishanhai

大坝“瞭望塔”?

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ishanhai

最后,我走到大坝前,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大坝,它的雄伟让我震惊,大坝面向水面的一面几乎呈30-35度角,直直地往下倾斜,直插深不见底的水库底部。

宽坝

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ishanhai

望向大坝的对岸,是低洼的斋堂镇,这座雄伟的大坝静静地守护着对岸的人民。

从50米高的大坝上走下台阶,这次徒步基本就结束了。全程约25公里,耗时约6小时。累并快乐着。来之前,对这次旅行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,却没想到旅途中不断发现惊喜。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。

阅读全文
id_1广告位-300*300